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 2013.3.17

已投递
n23
书于 2013年3月17日12时07分
历经 730 天
已于 2015年3月17日12时07分 投递

人们常说,“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”是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,因为通过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和期盼,会使人更珍惜和把握现在。不得不承认,这确实是个有效的方式,有效地令人拼命地向前方跑,向高处攀。而为什么“这封信”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和效果,我想,是因为它是一个“正能量的包袱”。

绝大部分的人都是“懒惰”的,不打不骂,就不会向前迈。中庸的人,靠老师,家人,社会向自己施压,以获取前行的动机和动力;自控力好的人,靠自己向自己施压,以安抚自我,埋头苦干。他们都是懒人,都是被压迫者,不同的仅是施压的主体。  还有个不同,就是前者的是负能量的包袱,而后者是“正能量”的。   人在危机关头,往往能超常发挥,这也是压迫式的思维和处事方式成立的有力论据。  而“给未来的自己”这一封信,绝大部分人是在利用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期盼,去打压自己,看似很高尚,很出色,其实终究只是个受压迫者,底层人员。  

真正杰出的人,行为上,和自控力好的懒人基本一样,但不同的是,他不会给自己肩上,背上添东西,而后者,是在不断地背上一个又一个华丽美好的包袱,使自己愈渐困难,只得疾跑以早达终点,解脱。这点点的不同,就已注定他们会有千差万别的结局。

我觉得,“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”,重在的是一种跨时间的自我对话,是很美好,奇妙的尝试。而不是给未来的自己定性定量。试想,五年,十年后,当你想起,甚至看见这封信时,会哭笑不得?还是会心一笑?这该有多美妙呢。我也要给未来的自己写信,因为期待不同时空,位面也能产生交集。

给大学毕业时的我:毕业总会来的。我在家是最小的,大一跟着辩论队大二的师兄师姐;大二,现在,又跟灯塔的年级跨度更大的义工混在一起。当惯了师弟,我都快忘了,其实自己也已经是很多人的师兄了。和我相熟的人,肯定见惯了我大大咧咧,孩子气的一面,师弟当久了,确实心态和行为都会很年轻,很朝气(但我的心里年龄还是超前很多的)。不知毕业时的我,是像现在一样阳光,自信满满;还是变沉稳了,变杰出了,或是被现实问题打败了,妥协了。当然,我还是很看好自己的,因为我知道我是杰出的人,起码在心态上。不知毕业时的我,会怎么评价自己的四年大学时光;不知毕业时的我,是否会觉得很遗憾,为某个人或某件事…… 我不想给你(未来的我)定性,因为人只能把握当下,只希望你翻看这封信时,是能笑出来的。

给5年后的我:人们很热衷于制定5年,10年的人生规划,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我,不太懂其中的奥秘。但现在我要给5年后的我写信,因为那时我已经步入工作2年多了,或者刚好快研究生毕业了。 5年,再钟情于平淡的人,都会产生变化。 我不想揣测你(5年后的我)是住着什么样的房子,从事着怎样的工作,因为我知道,你做出的选择和决定,不是现在的我能理解,明了的。我只是希望,就算你经历再多的事情,也要保持那颗追逐理想的心和学习的心,尽管方式不会像我现在憧憬的那样光鲜,就算丢失了,也要在翻看这封信时拾回。

给30岁的我:,二十弱冠,三十而立。为什么我最后会选择给30岁的我写信,因为再后点的,就太远,太模糊了;而三十岁,对男人,是个很特别的岁月,不是很大,但也确实不小了。可能要结婚了,可能孩子要出生了,可能爸妈也需要照料了,可能辞工,准备创业了……而立之年,不管是哪方面,都应该自立了。虽想挽留,但青春的印迹,还是会渐渐从身上消散。还是不想定性,因为变数真的太多了,不要给自己施压,不要给自己不必要的责任和承诺。其实我也不是我自己认为的那种好人,以前的我(大二上学期前),就是靠不断给自己施压,向前纠结地拼命地跑着。现在,心态更高了,发现以前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包袱,都是自己放上去的。  30岁,猪也知道要承担的东西,很多,我不奢望你超脱成圣人,随遇而安,只是希望能继续保持追逐梦想和学习的心。除此之外,还要多个,爱护家人的心。

就此搁笔

还没有留言